close
早上六點到e-MA繞圈賽專用場地練習

其實講這個名稱有點心酸...因為根本就沒人想練繞圈

而平路賽這種東西是沒辦法自己練成的...不像爬坡,三天兩頭自己一個往深山裡鑽,或是有時間就來個百四十公里的LSD,純粹賺里程就能有用。沒有一群人,就沒有辦法玩戰術,甚至連在集團裡過彎的感覺都不知道怎麼抓。我會不會太開了?外面的人會不會關門?裡面的人會不會跑出來?會不會碰在一起?碰在一起的話會怎麼樣...?

跟隊上某位市民組前三的選手談論組織練車此事,卻得到嗤之以鼻的回應,說最少要有四十個人才練得起來之類云云,簡直是在唱衰。奇怪的是,該員自己繞圈戰績可不怎麼樣,卻講得好像什麼都知道;而且所說內容還跟來自業餘繞圈賽勝地科羅拉多州的前職業選手布希老大相矛盾。

我很懷疑,為了「拼車隊積分」而去報名捷安特盃的意義在哪裡?「繞圈賽很危險」的說法又從何而來?

為什麼爬坡的賽事都願意花一百二十分心力去準備,而平地賽事就甘願被宰?

或者像我在MSN跟Presedent Busch抱怨的一樣:「大家都說:唔!速度好快!過彎!摔車!好危險!」然後就都不練習,又一股腦下去比賽,拼命給別人製造危險,也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躲避危險。像我有時候跟大家團練,會被指責下坡過快;他奶奶的,我只不過是在找正確的過彎取線罷了,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罩門是什麼,他有什麼資格去談論什麼危險安全?

又或者是像Nate說的一樣:你們亞洲人總是不敢去尋求刺激的事物,真是無聊。


總之,六點到繞圈專用場地。早上有點涼,而且因為怕摔,故在車衣內穿了排汗衣紮進褲子、保護住兩股;又戴了冬季袖套,總之就是盡量避免點皮肉苦頭。八字型熱身了七八趟,效果卻有點不彰,又實在無聊;於是打到最輕齒39/21,開始練轉速。八趟練完,稍微有一點點熱開了,才進行拉筋、然後進行正式課表。

為了逕行平路賽事,心一橫又把龍頭降了一公分,變回全民競輪當時的樣子;



墊片只差一公分就「緊繃」了,今天重新適應,慢熱可能跟這個也有點關係吧?

然後今天練過彎一直怪怪的,就沒來由的在怕,順暢度根本都出不來。應該要有人帶我,比較老經驗的,就算沒有科班出身的選手,研究生助教三德也可以...要有人帶,才知道哪個速度正不正常,取線可以怎麼修改,等等等。

而且這個場地還有另一個讓人不順的特點:坡度。其實這塊場地不是全平,所以繞著block四周跑,四條直線道的節奏根本不可能一樣;再加上,參雜著入彎前滑行、進彎壓車觸碰彎頂點、出彎加速等等,根本就不像一般公路上的練習。沒有什麼tempo可以抓,因此強度實際上沒有很高,但是跑起來卻好累。

跑了大概十幾趟我也忘了,累了下場;喝點水,袖套脫掉,再重新上陣練習衝刺。

過彎是繞八字型,衝刺我選擇順時鐘繞大圈,每個大圈約800公尺,選擇一條長直道當作 home strait,出彎之後進檔加速衝大概150公尺左右。齒比選擇53/16...竟然感覺好重!可能是因為出彎速度不夠快,銜接不上!

(不然,之前計時賽都用53/17在練跑的,衝刺重一齒而以只是還好吧?)

而且我的緩和策略抓錯了,竟然每八百公尺衝一次,五趟下來一陣噁心,差點在車上抓兔子。

不過感覺真棒,感覺回到了小學六年級,早上不用早修不用參加升旗,跟同伴一起在操場邊迎著晨曦練田徑。

而且,飄後輪的情況改善很多,修正踩踏模式的確有用。

改天應該調整課表:當務之急是要把碼表裝回去,才能在過彎前參考時速;然後要排八圈的強度訓練,按表計時,才能兼顧過彎流暢及直線速度,也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有所突破。最後,衝刺要排每兩大圈衝一趟,拉長緩和時間,提高瞬間強度。

(我的私人技術顧問說,練爆發力和上健身房壓重量是兩碼子事,看來不錯。今天四頭肌的力道根本還無從發揮,發電機就跟不上了。...不過,我真的應該去體育館衝樓梯嗎?)

禮拜三要先用fixie練習flying 200。聽阿義說這對踩踏蠻有幫助的!




5/12 單腿蹲姿推蹬 5個一組 X 4
5/13 單腿蹲姿推蹬 5個一組 X 4
5/14 早上跟社團晨騎,逸樂鬼混三小時只繞了三峰亭跟寶山水庫...算緩和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enxa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