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呼喚刀疤顯靈嗎?剛才刀疤竟然用MSN敲我關心我的賽況,真是有被嚇到... )

比完繞圈賽,滿心沮喪,偷偷在祈禱著最好叔叔忙著跟贊助商公關聊過頭,趕不上登山賽出發,我棄權算了。結果,大會提早放行,胤之叔叔等e-MA精英及歐精組整票被打槍,反而是我站上了起跑線。

鳴槍開賽之後的前兩分鐘,還浸在繞圈賽失利的情緒裡。繞圈本是我的重頭戲,登山賽只是配菜...現下我卻在這邊,喘得肺快炸開,雙腿帶著抽筋的後座力踩踏完全失去協調性;我到底還在這邊幹什麼?

兩分鐘的遲疑,加上心理的完全被擊垮。短短兩公里,再也沒有彌補的任何錯誤的機會...就算最後忽然不知怎地忽然找回八五山計時的感覺,憤起狂追又能如何,第八名過了終點。可笑的是,比繞圈賽距離頒獎台邊緣竟然更近一些。

在捷安特盃賽前摘譯了一篇Sprinting Strategy,其實本文裡面有句重要的結論是關於檢討的我沒譯出來;既然現在要開追悼會,我們不妨一看。

"Race a lot, but don’t just race, throw your helmet down in disgust and go home. Analyze your race. Figure out what you did right and what you could have done better. Don’t think in terms of mistakes. There really are no mistakes, just opportunities to learn. Practice with your teammates once a week."

...檢討的時候盡量去想想今天做對了什麼,而不是做錯了什麼。你不可能真的做錯一些什麼事...只是應該把所有作對的事情結合在一起。

沒錯...想想今天的對手們,速度也不是很穩,跟車距離也不怎麼滴水不漏,與我一同在集團正前方當豬頭者亦有之。只是他們照樣上了頒獎台,我則回到家裡窩起來舔傷口。

戰術正確,體力不濟。為什麼?

訓練!


馬辛柯告訴你:特種作戰第一條守則:絕不假設。

看過三本海豹神兵系列小說的我,為什麼會去「假設」我的對手都很弱?為什麼「假設」競賽最後必以大集團卡位衝線收場?為什麼去「假設」決勝負的關鍵一定是爆發的技巧和身體素質?

過去六周以來,我把所有的精力花費在增加大腿肌肉質量、騎在訓練台上手肘與牆壁鄉碰練習集團中的衝撞、鑽研發力技巧、迷戀於極速、整天調整座墊和把手角度要想得到最符合暴力美學的設定。我專注於磨練自己如何在全力衝刺的時候把後輪牢牢地貼著地面傳遞每一絲一毫的加速能量;做盡了十五秒的間歇,並在每衝完一趟之後休息五到十分鐘,累得快死掉。

可是我卻幾乎沒有做任何的低強度有氧里程,更完全沒有做二十分鐘至半小時的最大強度訓練;最重要的,沒有練習一分鐘間歇!而這是美國三及職業隊選手告訴我應該要做的。

所以我把自己練成了個半吊子的衝刺選手,無氧能力沒有練出師,卻完全犧牲了自己的有氧水準。

這個時候的我可以去幹什麼呢?回田徑場上去跑四百米大概還可以見人!

我輕信了大家所說「市民組比賽都在龜」的講法,讓今天這樣子拉乳酸閾強度的比賽方式把我徹底擊敗。肌肉再大塊,該抽筋的時候還是跑不掉。我忘了單車運動最精髓的部分:再強的衝刺選手,也要有高強的有氧能力把自己帶到終點線前。這種有氧能力,跟其他衝刺型運動的有氧能力(著重訓練後恢復效率)的素質完全不一樣。

另外呢?明知道過彎很重要,卻沒有去鑽研。二十歲組是會利用彎道發動攻勢的。為的就是甩掉不會過彎的菜鳥,因為不會過彎就表示,其他競賽技巧也很爛。隨便舉個例...啊!譬如說,我。

而我這場唯一的安慰是什麼呢...廖國龍那個俗辣!那個場地賽200公尺計時有11秒5實力的傢伙,不去精英組,跑來跟我們攪和...再玩嘛你!被開掉在落後集團的滋味如何?人家巫帛宏不是摘下精英組的冠軍了嗎?輸給一票市民組廢咖的感想怎麼樣啊?

也許更可惜的是,今年是我感覺有騎車以來狀況最適合奪牌的一年,機會卻就這麼搓掉了。且不說繞圈賽一年才幾場...接下來你的人生規劃是什麼,大學前三年讀得不可見人,好多次獲得死理重生的機會,研究所轉考機械是天可憐見一定要拿下的目標。該收起玩心了,可是留著這個缺憾是什麼滋味呢!

對自己沒有任何的信心和認同,功課搞得稀巴爛,也沒有騎車騎出名堂來,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enxa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